初夏清晨的薄霧還未散盡,南京八卦洲的小阿姨巾幗志愿者們格外忙碌,她們穿梭在房前屋后,或是對庭院進行全方位打掃與清潔,或是為花卉綠植澆水與修剪......她們用勤勞的雙手扮靚家園,用熱忱的笑容點亮晨光,在日復一日的堅守中,編織著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期盼。
近年來,南京市棲霞區因地制宜積極挖掘庭院經濟潛力,通過政策賦能、模式創新、多元融合等舉措,引導村民盤活閑置庭院資源,發展特色種植、休閑旅游等項目,讓小庭院承載起生態美化、增收致富、產業振興的大功能,走出一條“小空間”激活“大動能”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因地制宜方寸之地種出“特色”
在棲霞區龍潭街道上壩村百草園盆栽展廳,村民馬金玲正細心擦拭一盆剛剛綻放的三角梅。這里原是一處荒廢的危舊廠房,如今搖身一變成為400平方米的中草藥種植基地和500平方米的盆栽展廳,陳列著上百盆由村民培育的天竺葵、三角梅、紅楓等花卉盆栽。
“光我們家就種了將近300盆各類花卉盆栽,去年不少周邊企業購買、租擺我種的盆栽。”嘗到了小院子里種盆栽帶來的“甜頭”,最近,馬金玲還研究起了直播帶貨,拓寬自家盆栽的銷路。
在上壩村像馬金玲這樣的庭院盆栽種植能手不在少數。近年來,棲霞區龍潭街道婦聯積極探索發展庭院經濟。上壩村通過打造紅楓、多肉、荷花和中草藥等盆栽產業,以點帶面創建美麗庭院,讓“小農園、小產業”經濟新模式展現活力。
為了提升婦女們的農業技術水平和創業創新能力,龍潭街道婦聯還舉辦“寧姐田間大課堂”培訓活動,邀請南農大教授、省市巾幗示范基地負責人傳授經濟作物栽種技術及電商直播知識,為婦女們提供了寶貴的農業技術知識和創業指導。如今,這里80%的農戶都參與到美麗庭院建設中,形成了“家家有花卉,戶戶飄花香”的特色景觀。
同樣以庭院“小美”帶動鄉村“大美”的還有棲霞區八卦洲街道中橋村小沙西村。走進村民劉應能的農家小院,一股清甜的花香撲面而來,抬眼望去,入目是滿墻的月季花。
說起自家種的月季花,劉應能打開了話匣子。“以前種月季靠的是自己的愛好,去年以來,村里深挖庭院經濟發展潛力,不僅為我們購置了月季盆栽、花架等基礎設施,還特別邀請來自南京農業大學的教授為我們提供技術指導,你們看,這花長得多好啊!”看著滿院繁花,劉應能笑容滿面。
八卦洲的葡萄與月季、龍潭的盆栽花卉、西崗的民宿體驗……業態繁多的庭院“微經濟”正激活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
模式創新村企聯動共建“小院”
發展庭院經濟有哪些思路?如何能既有看頭又有賺頭?2023年以來,棲霞區緊扣“小庭院大經濟”發展邏輯,相繼出臺《棲霞區高質量發展庭院經濟實施方案》等文件,明確“一年試點打基礎、兩年示范上臺階、三年推廣見成效”的發展路線圖,探索出一條“政府搭臺、村企聯動、農戶唱戲”的特色路徑,讓農家小院既成為“推窗見綠、抬頭賞花”的詩意棲居地,更變身成“伸手摘果、訂單致富”的微型產業鏈。
技術指導送到田間地頭,種植養護交給農戶巧手,市場開拓依托合作社……棲霞區上壩村依托百草園盆栽基地平臺,采取“村集體+合作社+農戶”模式,以“村民個性培育,村集體兜底”為銷售模式,讓小小庭院“種”出了不一樣的風景。
“村里出技術,我們負責養護,成熟盆栽在展廳進行展銷。”在馬金玲看來,這套行之有效的發展模式不僅降低了自己種植盆栽的市場風險,還充分調動了村中各方積極性。
秉持著“帶著農民干、幫著農民賺”的發展理念,在中橋村中心自然村,依托“龍頭企業+村集體+農戶”模式,村集體與南京緣派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相互聯動,為村中陽光玫瑰種植戶提供“五統一”服務。
如今,在棲霞的廣袤鄉村正逐步形成以住房為中心、門前屋后發展“小果園、小菜園、小花園”的發展模式,把庭院“方寸地”建成“致富園”。
聯動產業“小庭院”釋放大潛力
發展庭院經濟益處良多。于農戶而言,可盤活院落閑置資源,為家庭收入添磚加瓦;于村莊整體,發展庭院經濟能增添綠色與文化韻味,將居民生活、生產活動與環境美化有機結合,使鄉愁有了具象的情感寄托;于全區層面,庭院經濟助力特色產業匯聚成長,塑造“一村一品”特色品牌,催生新興經濟增長點。
走進位于棲霞區八卦洲街道中橋村中心村村民韓秀英的家中,葡萄藤架齊整有序,繁茂的碧綠枝葉層層疊疊,藏在綠葉間的果實時隱時現。
這是韓秀英一家種植葡萄的第9個年頭。早在2016年,棲霞區以“效益高、品質優”的“陽光玫瑰”葡萄產業為支點,開展“一顆葡萄,一個夢想”項目。作為這一項目的首批種植戶,韓秀英感慨頗多。
“當時家里有病人,日子過得緊巴巴。多虧村里不僅免費搭起堅固的葡萄架,還請來專家手把手教種植技術。” 她指著爬滿藤蔓的鋼架,眼角笑意藏不住,“現在每年光葡萄收入就能增加好幾千塊,日子越過越有盼頭!”韓秀英介紹,再過幾天南京緣派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工作人員還要上門給自己葡萄疏果。
在棲霞,韓秀英的家庭是發展庭院經濟的一個縮影。“在我們村,像韓秀英這樣通過發展鄉村‘庭院+’經濟,走向增收致富的農戶還有20余戶。”中橋村黨委副書記趙磊介紹,中橋村把發展庭院經濟作為鄉村振興的關鍵一招,在大力發展鄉村產業的同時,引導動員村民整合房前屋后的空余土地、空閑資源,自主發展種植養殖、休閑娛樂等“庭院經濟”,目前已形成以小沙西村為試點的“月季”庭院經濟項目和以中心村為試點的“一棵葡萄 一個夢想”項目兩套發展模式。這些項目有效激發了婦女的內生動力,培養了一批像韓秀英這樣的庭院經濟婦女能手。
方寸小院里,鄉土意蘊長。眼下,棲霞正深耕庭院經濟這片沃土,讓“小庭院”持續釋放“大能量”,在希望的田野上繪就更加亮麗的振興畫卷。